【篇一: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那样的生活:数着星星入睡,伴着鸡鸣睁眼;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在田里摇摆着身体;齐整整的一排老人坐在阳光下的墙根里,连路过的风都是笑着的。
而这,是我的乡村。
村里的老人们总在肩头搭条毛巾,手里提个水瓶,背上挎个筐篓,慢悠悠地走在那条有些泥泞的小道上。下过雨,村里的土地被尽数滋润,自行车骑过有深一道浅一道的痕。小孩子们在田头和泥,和好了随便捏成个什么东西。大人们在地里干活,一干干到晌午。远远地望见谁家的烟囱开始冒烟了,孩子们就嚷嚷着要回家吃饭。
小时候我跟爷爷奶奶在老家住,老家的烟囱是用砖砌的,外头糊一层黄泥。老家的厨房叫“锅屋”,用柴火烧大锅,冒出的烟撑满了整个屋子。天气好时会起风,风就带着烟从烟囱里飘出去。午时的阳光穿过烟层,照在屋顶的粮食上,饱满的豆荚“啪”得一下炸开来。天阴了,空气中夹杂着水珠,天就显得格外沉,烟没法从上头溜窜,就只能从大敞着的门和窗中出去,这时候就见奶奶咳嗽着从厨房里出来,揉着眼流着泪叫我别进去。因为实在抵不住美食的诱惑,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偷偷潜入,然后被烟迷得睁不开眼,直掉眼泪,又默默退到厨房门口,蹲在墙角玩泥巴,或是偷偷观望做饭的奶奶和平板车上洗脸的猫。
奶奶的饭怎么老是做不好?记忆中那等待的时间长得让人想睡觉,烟囱里不断冒出的灰白色的炊烟,混杂着饭的香气;屋里头的风箱“呼哧呼哧”响。前面谁家来了客人,引得黄狗汪汪叫。远处溜村叫卖的伯伯用大嗓门叫喊:“凉皮儿……卷皮儿……”
午饭过后的村子开始变得吵闹。农活一般都是大早上干,那时候还没出太阳,常常弄得是一身的露水。等到中午,地里热得很,就没啥力气干活了,一般都拾掇家里的事。谁家的羊快生了;谁家的狗被药死了;谁家的姑娘大了要处对象;谁家的老人不行了,快去帮个忙……奶奶总是在下午领着我走南窜北,哪家有点啥事就给帮个忙,没啥要紧的事就坐在谁家聊天,聊到兴奋处把我给忘得干干净净。我呢,就和村子里的几个孩子跑着玩,偷吃没熟透的苹果,或者爬树掏个鸟窝。
等到谁家的烟囱里又开始冒烟,金黄的夕阳渐渐消散,奶奶就急慌慌地喊我回家。每家的窗前又都亮起一盏昏黄的灯,隐隐有剁菜的响声和菜进油锅的“滋啦”声;还有猫的叫,狗的吠,羊的咩,连同两口吵架声,孩子的哭闹声……都在村子上空回荡着——漆黑的夜被明月照亮了。
这便是我魂牵梦绕的家。家里有那奶奶的笑和村子上空缠缠绕绕的炊烟袅袅……
【篇二:温暖我心】
在生活中,有来自陌生人的帮助,也有我们对他人的帮助。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件小事,让我们心里却无比感动!
那天,我和妈妈坐公交车去玩。没过多久,走上来一位拄着拐棍,身体极瘦的老人。老人缓缓的望望四周,然后静静的扶着栏杆。因为此时的公交车已经没有座位了。车还没有到第二个站盘,但是老人是实在是站不住了,无助的喊着:“谁能让个座位!”居然一个人都没有给这位老人让坐,他们只是听着音乐,装作没看见。
妈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对老人说:“请您坐在这里吧!”“谢谢这位好心人!”老人笑着回答道。顺便要了我妈妈的电话号码以及地址。
第二天早晨,我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我跑过去开门。是昨天的哪位老人带一位姐姐来了我们家,手里还拎着一筐鸡蛋。姐姐用温柔的语言对我说:“小朋友!你的妈妈呢?”说道:“妈妈,有人找你!”妈妈从屋里走了出来:“哎!哦原来是您啊!快请进!”那位姐姐说:“不了!不了!我听俺妈说,您做了好事,就特意送点礼物,表示感谢!”经过一番争论后,妈妈还是接了礼物。真是温暖我心啊!
在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礼让,在别人帮助自己时,一定要懂得报恩!
【篇三:谢谢你,扶手】
扶手,谢谢你,你默默帮助我们保护我们,如果没有你。我估计我的小命应该早没了。
我有那么多次因为在楼梯上跑太快了,而差点摔倒,幸好有你,让我抓住。我才没有受伤。我又是一个特爱靠扶手走的人,如果楼梯很小,我觉得没有你,我可能连楼梯也不敢上。
更不用说你为老人做了很好的帮助。老人上楼时不捉点什么。总是不好迈脚,我们看着也觉得不安全,但你的存在却大大帮助了老人。老人扶着你上楼,走起来安全、放心多了。
而医院更是需要你的帮助,那里有许多病人需要抓着你走。坐轮椅的人需要用你来移动,你是那些病人心中的英雄。
总而言之,我要替许多人感谢你,有些人也许并不爱惜你,觉得你没有用,那我想问问他,小时,老时,病时没有扶手你敢走楼梯吗?我想回答大多数是不能。所以,请大家爱护扶手。
谢谢你,扶手!
【篇四:以回味为题的作文】
【回味】
何昱昊
每当我从牛肉面馆走过,都会摇摇头,叹一口气,思绪飘到千里之外的甘肃。
小时候,只要妈妈带我回老家,都会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一个青花瓷大碗中是满满一碗淡黄色的汤,里面可以装着各种粗细的面条:毛细,细面,二细,小宽,大宽……面上撒着几片洁白通透的萝卜和大片的牛肉,撒着一把香菜,飘着一层鲜红的辣子油,碗边还可以倚着一枚卤蛋。
这时,我总会把肉从碗里捞光,再吃上几口面,喝一口汤,撇下筷子去找哥哥玩,而妈妈总会一脸享受地把剩下的面吃光,把汤喝完。我每看到这一幕,都十分不解,这边也有牛肉面,为什么一定要在老家吃?妈妈听了之后,只是笑笑,不说话。
这几年,我们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一次,我看到了路边的牛肉面馆,便抱着试试的心态进去点了一碗尝尝。刚吃一口,我就愣住了,这根本不是熟悉的味道。我不信邪,在网上找了评价最好的一家店去尝,却依然觉得差了点什么。
在那一刹那,我明白了,并不是这边的面做的不好,而是始终少了一份家乡的味道,这种感觉不会因时光而消散,只会在回味中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浓郁。
【回味】
李子玥
研墨,蘸得笔饱,记忆中的墨香在笔尖一点点倾泻。提笔,运气,那香涌入腹中,回味无穷……
那年的我,总在周末背着小书包,绕过绿植交织,铺天盖地的小亭,走入那小院。在那里,有几个孩子与我的恩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教会了我执毛笔,也引领我在传统文化与美德中翱翔。记得第一次写毛笔字,他手把手教我:“横要平,竖要直,就像人,如此才正。”从此我便记得端正为人。春夏秋冬,我在嗅着墨香成长,也让字迹在时光中濡养。
后来,在一天天的习字中,书法于我有了更绚烂的颜色。
老人在教我时总一遍遍强调:“慢,慢。”我明白,有慢方有细,细致,认真是人一生所需。完成作品,宣纸上下左右皆有空隙,是为“天”“地”,只在正中书写,我明白字人都有约束,必要的约束才成就作品的方正成功。“横细竖粗”是颜体均称的原则,有放有收自是美。一切一切,值得我一生去回味。
还记得在纸上写下句句诗句,是诗篇于我最初的印迹。写一首,背一首。每当提笔,我便乘一叶小舟在墨河中,嗅古人墨香,品最好的文字。我总怀着“人未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想法,念着千百年前,古人与与我一样提笔,在纸上,帛上,璧上落下诗词,是否有与我所体会的一样心情?
如今不常习字了。但我爱回味那墨香,回味习字的时光,想老师饱含深意的话,忆我写下的首首诗词。
【篇五:这儿真美】
【这儿真美】
陈奕乔
夕阳西下,云像大伞一样罩着太阳,朝霞像火焰一样烧着云朵,我、爸爸、妈妈和妹妹一起去“5050”广场吃晚餐。
刚进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偌大的大厅亮堂堂的,这里的店铺井井有条,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有零食、玩具、衣服等。我往上一看,有一个很大的屏幕。屏幕上正播放着海洋世界,各种五颜六色的快活游来游去,垂直的屏幕下方也有一个巨大的屏幕,那是山水瀑布,宽大的瀑布正直冲而下,这让我想起了李白写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太壮观了。这是很多商场里没有的景象。
走廊里还有给人们休息的大石头,非常有特色。上了5楼电梯,眼前出现了一座玻璃桥,很多人都走过去,我也跃跃欲试。当脚踏上玻璃桥的那一刻,我的心怦怦直跳,为自己捏了一把汗,眼睛一动不动的看着下面。下面的人变小了,我还看到一个巨大无比的蜘蛛侠气球正被紧紧地粘在地板上,哇,太帅了,这是我小时候的偶像。
“5050”广场真是又好玩又好看。
【这儿真美】
王梓豪
我们家后面是一条河,一条非常大的河,河水清澈,非常漂亮。晚上河岸周围点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这么迷人的地方,你们猜猜在哪儿?告诉你们吧!那就是龙舟基地。
龙舟基地有一个观望亭,经常有三五成群的老人坐在观望亭里谈天说地、闲话家长,所以龙舟基地的观望亭,还被人们称为老人亭。
早晨的龙舟基地聚集了不少人,大多数是老人,有钓鱼的,有打太极的,有跑步的,到处都是做运动的人。到了晚上最热闹的要属广场舞了,年轻人和老年人都有。从这儿路过的人都会被这种氛围所吸引,不说别人,我妈妈就是其中之一。路边还有许多小贩,都是一些卖水果和蔬菜的,有的在船上卖,有的打着地铺在地上卖。值得一提的是夏天的夜晚,当你仰望天空,会发现龙舟基地的夜空其实更美,繁星点点,美不胜收。
端午节前,龙舟基地到处都是练习划龙舟的人。住边上的人经常能听到鼓声阵阵。到了划龙舟那天,家家户户都来看划龙舟,无比热闹。
龙舟基地不仅可以比赛,还给老人带来了健身聊天的好去处,不仅空气清新,景色优美,你们说龙舟基地这儿美吗?
【这儿真美】
张睿韬
我家楼下的公园五彩缤纷,热闹无比。
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边的假山。春天,假山穿上淡绿色的衣裳;到了夏天又换上碧绿碧绿的外套;秋天,假山的树变得金黄金黄的,十分壮观。
公园的四周是一条跑道,跑道上有很多人在跑步,一个个精神饱满,跑起来可有劲了!
跑道的尽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亭子里可热闹了:爷爷奶奶在悠闲地打太极;小朋友在追逐打闹;还有一些走累了的路人,坐在长椅上休息。
再往前走,就能看到几棵桂花树。等到桂花飘香的季节,微风一吹,桂花就散落在空中,好像一只只橙黄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一落下来地上就像铺上了金色的地毯,边上还有几棵榕树努力地撑开树枝,像一把把大伞为人们遮风挡雨。
夜幕降临,霓虹初上,公园又变成了一番景象,爷爷奶奶跟着音乐节奏跳起了广场舞,码头边的小贩,载着一船瓜果开始叫卖,忙碌了一整天的年轻人,趁着夜色,带着孩子悠闲地在公园散步,偶尔有调皮的小孩子快速地在人群中穿梭,急得家长哇哇大叫……
这就是我家的公园。
【篇六:又到重阳日】
秋高气爽,枫林尽染。微风送来幽幽的桂花香,甜甜的,那是大自然送来的暗号,悄悄地告诉你:秋天来了。
和秋天一起来的还有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每到重阳节,我们都会有一项活动——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在去敬老院的路上,我问老师为什么要在今天开展敬老的活动。老师告诉我,《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而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原来如此,听了老师的解释,我恍然大悟。
步行来到敬老院,简单的仪式之后,就开始了我们的慰问节目表演。舞蹈、相声、唱歌……我们的节目都还带着一丝稚气,可是老人们每一个节目都看得认真、开心。这让我们觉得自己就是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大明星,于是,我们的表演就更卖力、投入了。
表演完节目,我们把带来的水果、饼干送给老人,然后给老人们捶背。我们让老人们坐好,不靠在后面,尽管我们还小,却都怕力气太大了,连连问老人重不重,轻不轻。捶着背,说着话,老人们和我们常常不约而同地会心一笑,这一笑,让我们不觉得疲累,心里都是幸福的感觉。
活动很快结束了,临别前我们握着老人们的手,虽然也不知道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可我们都努力将内心的情感透过紧紧握着的双手,还有温暖的笑容传递给他们。老人们的手,经历岁月的磨砺,苍老而又粗糙。可是,他们的手都是温暖的,那温暖也通过手心传递到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的心里也暖暖的,我们的笑容也因此更加灿烂!
步行返校的路上,我们都很兴奋,都说明年的重阳节还要来看望老人们。老师听到后,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关心老人不仅仅是重阳节的事情。兴奋的我们听了这句话,陷入了思考:是啊,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爱老、敬老更要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篇七:门框上烙下的爱】
我已经记不清了。再次踏在这片土地上,真的感受到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情绪记不清了,我有多久没有嗅到过自然的气息了,第一次我和生活如此切近。再次抚上破旧的门框,我好像感受到了岁月从中划过的痕迹……
“诶呀,你好了没有啊!”年轻的孩童语气中充满了不耐烦,一旁的老人不急不缓的说道:“好了好了,一会就好了。”老人一边安抚孩童一边用小刀在门上刻刻划划,木门上留下了许多深浅不一的划痕,“你怎么每年都要在这门上刻刻划划的,多麻烦。”年轻的孩童好奇地问道。老人只是微微笑着。没有回答。微风轻抚,吹进了那家小院,吹出了阵阵祥和温暖的爱意。
微风和煦,岁月静好。
那时的我尚且不懂这些行为,之后才知道,其实那是一种深沉的爱,将我每年的升高记录在门框上,“这应该是六岁时吧,差不多应该长这么高了,这么高的时候肯定上小学了,初中时候应该这么高了……这么高的时候会干什么呢……”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迈的老人悉数这木门上的划痕,细细回忆着自己小孙女的情况,看着原本浑浊的眼神变得无比清明。神采奕奕,仿佛唯有这件事才让他苍老的面庞上出现笑意。
人的一生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有的人清浅如过目则忘的照面,有的人深刻如镌刻记忆的凹痕,他们都有可能与你发生碰撞,这样的碰撞或大或小,你或许会感到不快,又或许你转身就忘,可他们还是会出不停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或早或晚,总会出现。
其实这门框上的爱,何尝不是心与心之间的碰撞呢只是不过这碰撞与其他碰撞不同罢了,这碰撞上我觉得内心有些酸涩了,这碰撞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忽视已久的亲情有多弥足珍贵,这碰撞让我觉得原来我有那么幸福。
生命中的灰色地带,摧枯拉朽往日种种时,你也要相信,它们都会“悠然见南山”的,总有那么一件事弥足珍贵,足以弥补所有碰撞后的伤害。
原来是心与心的碰撞在门框上烙下了爱。
【篇八:公交车上的一幕】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保存着许多至今仍令我难忘的事,它们就像是银河中璀璨的星辰,耀眼夺目,无比的美丽多姿。其中有一颗最明亮的星星闪烁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坐公交车去买书,车上人很多,我只好站着,这时到了一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迈着蹒跚的步子走上来……那个司机有些不耐烦地喊到:“快点!快点!快投币!”那位老爷爷在衣兜里摸了又摸,用沙哑的声音说:“我忘带钱了,你看能不能让我下次坐车再补上。”那个司机恶狠狠地说:“不行!谁知道下次你能投几块,没带钱就下车!别在这磨矶!”我心想:这位老爷爷都这么大年纪了,那个司机这样说话也太过分了!不就1块钱吗?至于这样为难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吗?懂不懂得尊老爱幼!就在这时,一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不耐烦的吼到:“快开车吧!”眼看那位爷爷就要被那个无情赶下车了,早已看不下去的我心想:“爷爷,我帮你交钱吧!”我刚要走过去,一位阿姨站了起来,帮老爷爷投了一元钱,老爷爷连忙说道:“谢谢,谢谢,你真是个好人……”
那个好心的阿姨笑了笑,边搀扶着老人边说道:“大爷,没事的,就是举手之劳,千万别往心里去。”乘客们都向那位好心人投去赞赏的目光。这时,两位乘客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大爷,来这坐吧!”这时,那个无情的司机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一元钱多么微不足道,可是阿姨这一小小的举动和乘客们的言行让我感动不已,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我相信这颗星星也会永远闪耀在我的记忆长河之中!
【篇九:扶弱是人类的直觉与本能】
在许多灾难大片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一句话:“让孩子、妇女和老人先走!”那么大家可能就有疑问了。为什么不是更加有用的人先走呢?
首先老人、妇女和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弱者,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而我们都会对弱小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同情,并本能地想要帮助他们,出于感性,也出于道德。
人类有两种思维方式:理性与感性。现在我们思考应该救谁的问题时,便是理性,理智的思考。我们从长远角度思考,也从利益方面思考,肯定是选择有用的人。
可我们毕竟将自己置身事外了,就像我们永远无法完全设身处地为别人设想一样。但大概想想,灾难当头,面对呜呜哭泣的孩子,面对眼中充满恐惧的妇女,面对颤抖着步履蹒跚的老人,我想不管是谁,都不忍心抛弃他们,毫不犹豫地将生机留给他吧。这时,灾难中的人们,他们的抉择就是感性的。有一句话刻骨铭心:“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求”。是的,在灾难的威胁下,我们无法理智地思考,而在感性的引领下,我们会本能地做出选择。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支柱,道德文化已经渗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在灾难中,送走有用的人这一选择便是出于社会利益,而从道德角度来看,这利益是冷酷的,恐怖甚至是丑恶的,抛弃绝无生还可能的弱小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如果这样选,不知将会遭到多少人的谴责。而对于那些“有用的人”自己而言,牺牲自己,挽救他人也是道德的,善良的本性让他们直觉地做出援助弱小的选择。
总之,不要责备灾难中的人们做出让弱者先走的选择,因为扶弱是人类的直觉与本能。
【篇十:那个糖画艺人真美】
早就听说,桐山桥底下有一位技艺高超的糖画艺人。但出摊的时间不固定,一直没遇见,今天好巧呀,让我遇见了。
清风徐徐,落日余晖潇潇洒洒抖落于桐江溪面,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跟着妈妈到溪边散步,远远瞧见桐山桥下聚了一群人。难道是……好奇心领着我挤进人群,果然是“糖画高手”。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上套白色衬衣,下穿洗的泛白的旧牛仔裤。老人头发花白,皮肤较黑,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红色方框眼镜,脸上不时挂着微笑。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会是传说中技艺高超的糖画艺人吗?
我呆呆地望着老人身边的圆形草把子,上面插满了许多糖画作品,有金光闪闪的鱼,有耀武扬威的龙,有活灵活现的兔子,还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糖画展。
“爷爷,我想要蝴蝶”。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挤了进来,递给了老人10元钱。
“好嘞,蝴蝶马上就到”。草把子上没有蝴蝶。老人接过钱,开始忙活起来。他从铁盆里舀一勺糖稀,勺子稍稍倾斜,一根如发丝一般的金线落到了一面光滑的石板上,在他左摇摇、右晃晃中勾勒出了蝴蝶的外形。接下来翅膀的花纹是个技术活,但凡有一点手抖,翅膀的花纹都可能变形或断裂。老人的脸上看不出一丁点儿紧张。只见老人不紧不慢地舀起糖稀,左手一抖,右手一摇,糖线时而细如发丝,时而粗如手指,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诞生了在夕阳的映照下,如金子般闪耀诱人。不细看,就像一只飞累了才短暂休息,一个不留神就要飞走,立马消失在蓝天之中的真蝴蝶。“真好看!”小姑娘接过蝴蝶,笑盈盈地走了。围观的人群,哪个人的眼里不盛着赞赏?哪个人不在心里暗暗叫好?纷纷掏钱买糖画。
“奶奶,我也要买。”一个小男孩拉着奶奶的手往前挤,一个不小心把插满糖画的草把子撞倒了。几十个糖画就这样散落在地,碎成糖片了。
“你看你,急什么……”奶奶生气了,伸手掏钱,可掏遍所有口袋仅有25元,尴尬得满脸通红。无数双眼睛看着糖画艺人,等着他做决定……一个10元,这不得陪两百多,一口没吃着,赔这么多钱,真是冤。
老人先是愣了一下,笑了笑安慰那个奶奶:不用紧张,孩子没伤着就好,还剩很多糖稀,想买的朋友多等一会儿,我马上开始做。”说着,整理好行头,开始干活了。落日余晖洒在老人的身上,祥和而又柔美,似乎给老人镶上一道金边。周围的观众忍不住为老人的善良点赞。
糖画真美,美在栩栩如生,美在脆甜可口;糖画老人真美,美在技艺高超,美在善良淳朴。我爱糖画,更爱糖画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