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二作文 不曾消逝的美好
不曾消逝的美好
发布时间: 2019-11-06 13:25
阅读:4875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篇一:不曾消逝的美好】

一条已布满我脚印的小道,熟悉地即使闭上双眼也依旧寻得到它的方向,日复一日地与它交谈,日子久了,也就倦了,一切都归于平淡了。

天还是暗的,在路灯的照射下,路人的影子长长的,与同学结伴走在这条小路上。曾几何时,这路是一片烂泥,路灯又在何时伫立在路边?小草有何时脱去了破旧的衣裳,而曾经的那些美好也随之而去。

太阳露出了它的脑袋,四周暖洋洋的,这才记起,春天早就来到了。在沉闷的教室中呆了一天,总算到了放学的时间。步行在放学的路上,太阳似乎还不肯离去。小伙伴们提议沿着路边的一条羊肠小道,到里边玩一会儿,我跟在他们的后面,低着头,没有注意到身边的变化。“看,那边有一片竹林……”顺着他的手指的方向,真的有一片小竹林,虽然竹子不是很高,很多,但依旧青翠挺拔。再向四周望去,身边五颜六色的花儿、蝴蝶、蜜蜂正忙成一团。春,显得越发浓郁。

再向前走,穿过竹林是一片绿草地。远处炊烟袅袅,傍晚时分,农户们也开始准备晚餐。突然,一阵“哗哗”的流水声传入我的耳朵,是小溪。谁能想到在一条已布满柏油的路旁寻觅到一条小溪。周围的一切显得如此陌生由熟悉,一尘莫名的激动在我的心里漾开……

回到那条已亮起路灯的柏油路,回望那充满春意的羊肠小道,才发现只是拐个弯的距离。拐个弯,美好就在眼前。

有时候,或许只要拐个弯就能够发现不同的风景,换一种别样的心情;或许只要拐个弯,人生就会发生转变。

【篇二:消逝的友谊】

有人说,友谊是温暖人心的;有人说,友谊是永恒的;还有人说,友谊是坚固无比的。可我和陈明的友谊,却那么不堪一击,最后永远消逝在了那个秋天。

一个下午,我和陈明约好了拿着各自的小木船去公园玩。我俩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开心极了。陈明过于兴奋,手滑了,我的小木船被摔在了地上,我生气了,瞪大眼睛吼道:“你怎么这么不小心!”陈明愧疚地往后退了几步,正想向我道歉,却听见“咔嚓”一声。小木船碎了一地。我顿时怒火中烧,将她的小木船很狠地砸在地上,“从此我们各走各的,谁也不认识谁!”我跑着,躲开了陈明那忧伤的目光。

从那以后,陈明见了我总是欲言又止,我也总是看他一眼就跑开了。有一次,我独自回家,看着同学们手挽着手,有说有笑,我心里充满了悔恨,枫叶在我眼前飘过,和陈明的回忆也浮现在我脑海。回到家,我望着阴沉的天空,陷入了思想“斗争”:我去道歉?又不是我做错了事。不去道歉?可我又想挽回友谊……最终,我决定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向陈明道歉。

周二时,我得了奖,手里拿着奖状,开心极了。于是我想:时机到了!去向陈明道歉!“切!不就是得了个奖嘛!瞎猫遇到死耗子,有什么得意的!”陈明边玩笔边自言自语。这刺耳的声音却传入我的耳中,本来想去道歉的我不知哪来的怒火,将奖状“啪”地拍在他桌子上,恶狠狠地看着他,陈明显然被吓了一跳,“我……我”。我不听他解释,趾高气扬地走了。刚才要去道歉的想法早已消失不见。

我和陈明彻底冷战了,无论在哪儿,都像陌生人。我们俩个的友谊,连同那两艘小木船,已经消逝在了那个冷涩的秋天,直到现在,我们再没说过一句话。这段消逝的友谊成了我永远的遗憾。

【篇三:消逝的灵魂何去何从】

当科技的浪涛携带漫天倾斜的数据洪流汹涌而至,当物资的优渥伴随时代的进步发展悄然降临,便成了一个大数据时代,一个碎片化时代。

徜徉于信息的海洋,我们吓死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便捷,也畏惧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反叛与动乱,殊不知,最应恐慌的,当是我们自身。一次炒作,碰瓷,风传言论可于瞬息传遍千万。如今的我们,就像被注入了传染性的神经毒素。这种麻木,使我们变成了格式化的机器,灵魂不断被吞没,消逝。如何我们变成了这样一副冷酷的面容,失去了原有的同情心和价值观?

或许是大数据带来的过度的自由罢。海量的信息确实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灵魂自由,然而万物过犹不及,自由变成了奴役。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如是说:“群众和动物同等自由”,又何尝不是群众和动物同等愚昧?我们收获了自由,却用灵魂作为交换。

或许是碎片化带来的过于富足的道德罢。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裹挟着不同价值带来的不同观点,我们为之欣喜,却同时为之迷茫,为之狂乱。然后,我们在不同价值的相互嫉妒中如同蝎子反而杀死了自身,就像崩溃的程序,无可奈何地走向灭亡。事实上,正如尼采认为的,一个道德,才是更为牢固的结。

确实,“人类之所以伟大,乃在于它是桥梁而不是目的;人类之所以可爱,乃在于它是过度和没落。”然而,我们如今既没有真正的没落,也没有灵魂的求索,在下降和上升中只是徘徊,只有彷徨好像走钢丝的人止步不前,只能等待命运的跌落。

如今的我们,就像骆驼,不断背负沿途的一切,枉自辛劳。我们只是蜉蝣之于天地,一粟之于沧海,缺妄想拥抱一切。

迷于纷乱的现实,我们如何不能摆脱那么多“你应当”,像狮子一样去追寻“我要”?我们为何不该将自己重洗为纯白,像孩子一样追问“我是谁”?我们应当是有所创造的、性灵的生物。只有摆脱世界的烦扰,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道德,才不致成为某些旁的的复制品。

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纷繁的世界,而是失去了价值和同情心的消逝的灵魂。这些灵魂开始为些物资的要求,向大地索取,想要占领整个世界。

殊不知,大地才是灵魂的母亲,轻视大地,等同于毁灭自身。

殊不知,过度探求的灵魂比肉身消亡的更早。

作为末等人,快乐主义的我们,是否该对大地怀有敬畏?是否该反省自身?

我们孕育于自然,自当敬重母亲。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灵魂虽在消逝,但天无绝人之路。重怀敬畏之心,绝处可以逢生。

人是希望可爱的。重拾敬重,正视消逝,让过往的没落成为前驱的动力,让我们自身成为桥梁而非坍塌陷落。

虽然我们难以成为超人,但我们仍可以将我们的火,燎原。

【篇四:那些消逝在流年里的往事】

人总是越长大越孤单,时间越来越久,久到我遗忘了那些消逝在流年的事,亲爱的你,和我们……

总是犹豫不决,不能决定自己的去路,习惯性,一边选择一边后悔,所以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总掺杂着一丝的悔恨当初的意味,总是觉得如果当初我不选择现在的这条路我会活得更好。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努力地想要改变,忘却已经发生的那些不能改变的伤痛,但是我却忍耐不住想要写下那些消逝在流年里的往事……

有时抬起头,看看天空,还是那么蓝。曾经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当你难过的时候看看天,如果还是那么蓝,那么请不要难过,因为某个人的离去某件事的发生并没有带走你的整片天空。我笑了笑,想起了亲爱的你,颖,现在的你还过得好吗?当初是我的犹豫不决,让我们三年分离,你还怪我吗?我想你不会的,五六年的友谊不会因为时间和距离抹灭,尽管我们不在一起,尽管我们之间有很多的阻碍,但是我的心中依然记挂着你,我知道你的心里也记挂着我,那偶尔遇面时的浅浅一笑,其中的意味我们心照不宣。现在我们高中了,又是一个分别的三年,我希望我们还能坚持下去,其实我知道你这个朋友我没有失去,但是我却觉得我们之间的友谊早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感觉,在流年里我遗失的是纯真的我们和无杂质的感情……

之所以说越长大越孤单,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丢掉了孩童时的那份率真,我很心痛,但是却无力改变。社会的现状造就了现在的悲哀,我们现在交朋友渐渐地不是用真心了,只是单纯的为了找一个人陪伴自己度过乏味的学校生活,现在总算是了解到那首歌里唱的不想长大的深意了……

我拼命地寻找,站在那路口,一次次回眸,我哭了,蜷缩在街角,我觉得我是一个人孤单着,这城市如此喧嚣,可是那又如何,与我无关,我是这宇宙中单独的个体,泪水再也止不住地掉落……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哪怕是洗洗锅子刷刷碗……”这首温馨的歌回荡在耳边,我心里一震,擦干眼泪,打了个电话回家:“妈,我想家了。”电话那头:“孩子,想家了就回来吧,你爸昨晚还念叨着你呢!”“嗯,我明天就买车票回家…”

【篇五:其实不曾消逝】

常回想起老家门前的那棵老柳树,也常想知道现在的她还好吗?

坐在回家的汽车上,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淌。她走了,一声不吭地走了,消失在我的生命中,很快也会消逝在我的脑海中吧……

还记得那时我还小,出门时她总会用她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当时她的手又软又温暖,被她拉着,我有一种一辈子都不想松手的感想。她走着,我也走着;她去哪儿,我也去哪儿,直到上学。那天,我死死抱着她,鼻涕眼泪一直往她身上蹭,她说:“乖,你只有上个好学校才会有出息……”最后,我在她的目光下独自进入校门。

老家门前种了一棵柳树,不大,却给予了她和我一片绿荫。夏天的太阳是最火辣的,她拿着一把芭蕉扇坐在树下,我躺在她旁边,听她唱那不算好听的京剧,随着她一上一下扇的扇子进入梦乡。几声蝉鸣惊醒了我,我恼了,她却在旁微微笑着,不说话。我起身寻蝉,在哪儿呢?她用扇子指指柳树,喔,原来在树上,我跳着、喊着,可蝉声依旧,我气馁了,回到她身旁,她依旧不语,静静地给我扇风,一阵一阵的微风,我的心也静了,那蝉声也不似刚才那般嘈杂了,细细一听,倒有几分动听。

白驹过隙,转眼间柳树已撑起一片天地,我也要离开她,去往陌生的城市。临走时,她不言,我不语,她转过身去,我也登上了车,一声“再见”,瞬间击溃我的心理,眼泪哗哗下流。

我和她经常打电话,听着她的念叨,我心中很安宁,然而她的形象却在我脑海中逐渐消逝,我害怕,害怕有一天会不记得她。终于她不来电话了,我的心乱了,一天、两天……等来的是家人的一句“她过世了”。我强忍着泪水,尽管那是早已猜到的结果。

“我们回家吧!”

汽车依旧在行驶,窗旁的我呆滞地凝望着窗外的景色,这是她不只一次向我提到的景色。到家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棵明显长大了却已经枯死的柳树,人死树亡,柳树果然有灵性。我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堂前,眼泪流过我的面颊,闪出微寒的冷光。“奶奶,我回来了。”可剩下的只有空虚,她已经消逝在我的心中,也许从我离开的那一刻就消逝了。

我独自坐在树下,拼命回忆和她之间的点点滴滴。我快要疯了!一阵微风吹过,吹动身后的枯树和一抹新绿,我讶然了,那是一株很小很小的柳树,那是老柳树留下的,是老柳树的生命延续。我突然醒悟了,即使回忆消逝,可她不会消逝,因为在她看来,我其实是她的另一种延续,而她一直在我心中。

其实她不曾消逝,只是换了一种延续。奶奶,您将一直在我心中。

【篇六:其实不曾消逝】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题记

在童年的印象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放学探险之乐。

有一天放学,我偶然发现我们的学校旁边有一条小路,那看起来幽静而深远,那条小路少有人走,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我告诉了小伙伴们,小伙伴们经过再三商讨,我们终于踏上了那条小路。

小路非常狭小,有身临“桃花源”之感。向前走越走越宽,但越来越不平,这儿高出许多,那儿又低下去许多,我们像行走在抛物线上。再向前走,路又变得狭窄起来,两旁生长着一些榆钱树,槐树,柳树等高大的树木,树林里光线阴暗,增加了几分恐怖的气氛。我们顾不得看四周的景色了,不由得屏气凝神,加快了脚步。

向前行走了不知多少步,小路突然出现了岔道口,我们只好停下脚步。选择哪条走呢?我们分成两派,争执不休。最后还是年龄最大的一个拿了主意,选择左边的那条。我们顺着小路前行了一段时间,终于远远的便看到了房屋。我们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飞奔起来。我们顺利地跑回了家,心中又不禁产生喜悦之情:我们成功了,我们找到了通往家的另一条路。我们回来了,我们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这时,花草在习习微风中跳舞,小鸟欢快的唱着优美的歌……

从此,我们时不时地走这条小路。春天,我们在小路上摘榆钱;夏天,我们在树荫下乘凉;秋天,我们嘎吱嘎吱地走在枯叶上;冬天,我们欣赏林中雪景。我们把那不平的土堆当做“山”,我们在山上扮演孙悟空,我们的笑声盘旋在树林的上空……

童年,一去不复返,时间也在不停的流逝,但我的童年却不曾消逝。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Copyright 2014-2023 疾风作文网 www.jfzuo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141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