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传承精选筑梦未来的学生作文】
梦想是点亮希望的点点星火;梦想是屹立在汹涌黄河中的一块磐石;梦想还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想要做一名歌手,虽然这听起来不现实,但是,我爱这个坚定的梦想,并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但是,追求梦想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在旅途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而遇到困难后,是怎样解决的,这事实上,就已经决定了你的梦想是存在还是灰飞烟灭。
我每天都会练习嗓音,努力把歌唱好。也许是上天被我给打动了,我天生就有一副“金嗓子”。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自己的目标,每天都会欢唱起来,我喜欢用心去唱歌,从心底发出来的声音是美妙的,是会使人陶醉的,是会感染人的,还会联系一些高难度的音阶。每天过得充实而快乐,每天都会坚信自己会成功的,好像我的前方屹立着一座宝塔,而那里面就有我想要的宝藏。
但是,也有人觉得我很不踏实。就比如我的家长,他们觉得我不够现实,太爱慕虚荣,只是想成名。但事实上,我不是,我深爱着这个理想,我只是想在一个角落静静地唱着自己的歌曲,即使只有一个听众。可是,我的心声是不愿意向他们透露出来的,因为即使我说了,他们也还是会一样的嘲笑我。我总是会在一旁默默流泪,我的心酸谁又能懂得。我不想让这个美丽的梦破碎掉,我一直相信,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的降临,只要自己深爱自己的梦想,就总有一天会飞上蓝天,成为最美丽的天使!
梦想很像一位温和善良的老师,他会指引着你向着成功的目标迈进。当你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他会告诉你,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希望!
有理想的人是最美丽的人,有了理想努力拼搏的人是优秀的人,有了理想努力拼搏达到目标的人,是完美的人!
追求梦想是一场艰辛的旅程,其实,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也就是说,追求梦想会有欢笑会有心酸,不要在乎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而是应该用心体会追求梦想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有快乐,会有痛苦,但是,等到达了目的地,我相信,当自己想起追求梦想的往事时,一定会略带一丝的自豪与满足!这,就是你成功的喜悦!
【篇二:我不想做好学生】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换了一个新班主任。本来班上成绩中等的我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受到了同学们的各种羡慕,但事实上,做好学生并不幸福。
一开始,我的名气在班里开始升高的时候,我挺高兴的。随后,我又被当选语文课代表,我变得越来越忙碌,每节下课都去老师那儿拿本子,管理班级事务,忙得不可开交,我的想法渐渐转变了。
那天中午,胡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在午睡时帮她抄安全记录。那时我已经有点困了,哈欠一个着一个,正想午睡,不料却被老师要求做事。我很想拒绝,但又不敢,于是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因为很困,所以效率不高,只抄了一半不到,胡老师知道后训斥了我一句,并让我抓紧时间抄。我只好放弃了下课的休息时间,马不停蹄地抄。快放学的时候,我总算抄好了,但还有一大堆的课堂作业接蹱而至。我又奋笔疾书了大半个小时,虽然被老师批评“字迹不够端正”,但总算是完成了。那一天,我过得很累。晚上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我拒绝胡老师的情境,我多希望我自己能勇敢些啊!
升入五年级后,胡老师的命令更多了,“可遇,把这些作业本改一下,”“可遇,把这叠书发了”。不仅如此,在班上我还要接受别人的冷眼:“胡老师偏袒她!”在学习上,属于我的时间越来也少,要改的作业本,要帮老师做的事情却越来越多了。我痛恨这个“好学生”的称号!
我想拒绝老师给我的一叠叠作业本,我想拒绝一沓沓征文启事,我想拒绝超额的人文,可我却说不出口,我痛恨着自己的胆小!我不想做好学生,我想叛逆一次!
【篇三:学生岂能如机器】
教室后墙红幅一悬,书桌上各色教辅一摊,日日重复着这样一种想摆脱却又不能摆脱之境,为的却是六月盛夏时头脑如智能化电路般的运转和输出。试问,此与机器有何异?
有大学教授大斥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之言者;有学生假期作业以秤称量者;有父母在高考后晒废笔芯而心疼者……这样的情景难道与流水车间按时按刻制出的标准化产品有什么差别呢?林达曾言:“每一个社会现象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是的,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行业,无论是车间生产抑或高科技产业也都开始被机器人所替代而如何使这个一代数码原住民培养个性意识从而不被机器取代或是沦为“机器”,却是一个更深的课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是教知识,还有教做人。由此我们不难推论,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父母不仅要督促孩子知识的吸收,更要在做人的道路上悉心指导与引领。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在幼儿园靠小学算数来抢糖果吃;在小学、初中忽略个性、创新等一系列成长道路所必需汲取的养分,终日埋在小升初、初升高名校模拟卷中不得直腰;在高中大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关心时事国家;此后走入升职、等待升职的循环。最后为人父母,使自己的孩子重新走上这一循环……如此一看,造成屡屡高三学生跳楼事件,“流水线上产品”压力过大谋杀老师等事也就不再奇怪。
他们不过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产中,人之为人的思想才智、道德修养被抽离,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的“原料”以及定式培养,最终导致了人的“物化”和“器化”与麻木。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培养个性意识,在学习之余追逐所好之物,培养一己之长;在具备能够区别于他人的品质的前提下思考人之为人的特点。想要不沦为生产线下的产品或是不被机器所取代,就要能辨别出自己与机器的本质不同,机器终究是一个器物,它不会有思想,它只不过是由人类随便写出的程序输入之后,依靠科技的发展、信号的转化智能地输出而已。
除了在顺应科技发展不被淘汰,培养个性意识之外,我们还应该培养家国情怀与社会意识。正如海伦·凯勒所说,看得见的事物是短暂的,看不见的事物方能永恒。正式这看不见的情怀思想使我们能够称之为人,而不是机器,是能够思考社会现实,能够贡献自己力量的大写的人。
在智能化的时代,用个性品质浇灌自己、用家国情怀充实自己,用科技武装自己,方能觉得人之为人的一块广阔天地。
学生岂能如此机器?
【篇四:2017年春季开学典礼学生发言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踏着春天的脚步,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在朦胧的春风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期。
回忆过去,还记得在那个硕果累累的日子,我们一同走进了三中这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从此,伴随你我的是老师的关怀与呵护,是家长的信赖与期待,是同学的牵手与互慰。多少次的耐心讲解,多少次的谆谆教导,多少次的相互鼓励,让我们放飞希望,让我们翱翔蓝天,让我们追寻理想。当我们迎着朝阳,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凝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无不感到振奋、充满力量。
今天,我代表临近中考的初三学生,临近会考的初二学生,焕然一新的初一学生,在此表述自己的决心。
特别是初三的同学们,你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座高峰。初三的每一份成功与失败,都会激励我们发奋前进,品味初三,体会学习的乐趣,就会发现成功离我们越来越近。初三犹如一剂苦口良蕴药,只要学会“吃苦”就能“祛病强身”。初三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味儿很苦,但苦过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醇厚的浓香。如何在这不多的日子里度过初三,战胜初三,我认为下面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深思。
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既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又要细心和耐心,记住“天生我才必有用”“勤能补拙是良训。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学有的成效,就要有很强的计划性,合理安排时间,杜绝无序学习,善于总结经验,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决窍,优化学习方法,注重训练,只有平时练习像中考那样紧张,中考才能像平时练习那样轻松,梳理每科知识点,找准生点难点,方可事半功倍,胡子眉毛一把抓,则可能性能事倍功半。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要在班里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风气,学习好的同学要主动帮助暂还落后的同学。暂时落后的同学要认真向老师同学请教。我们既然要有缘在一个学校,有缘在一个年级,有缘在一个班,我们就应该互相帮助。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提高。
4、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短短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实在珍贵,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中考改变命运,中考改变人生。面对新的形势,面对诸多厚望,我们只有痛下决心,惜时如金,努力拼搏。
同学们,老师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新的目标和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让我们振作精神、正视不足、团结一致、鼓足干劲、更新观念、锐意创新、与时俱进,以新的姿态和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取得新的荣誉,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