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再见了祖父】
他走了,他真的走了,他不会再回来了,而这是永别,我们也不会再见了!
上车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一路上所有人的心情都很沉重,而我只是认为很无聊罢了。
到家乡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去看看他——祖父。当天祖父躺在小床上,白色的被子盖住了他的全身,只能看见一双鞋子和帽子。鞋子很干净,应该是没有穿过或是洗过了;帽子偏向于黑色,十分崭新。祖父的脸被白被子遮住了,不知道老人是怎样的表情,他应该很幸福,因为他的孩子们回来了!但他的孩子们似乎很难过,舅妈坐在床头,一手烧火,一手抹泪,眼泪在她的脸上流淌。我并没有什么感触,因为我似乎只是知道要叫他祖父,其他的什么也不清楚……出处wWW.zuOWeNBa.nEt
我出生时,他已经七十几岁了,我也很少回去看他。那年我才六岁,祖父已八十高龄,听说他身体越发不好了,我们全家人都回去了。
“祖父!”外婆让我问他记不记得我是谁,于是我照做了,“您知道我是谁吗?”祖父笑了,皱纹变深了,眼睛便小了,嘴巴慢慢的动着:“这不是佳佳吗?怎么放假了?”祖父的手握住我的手,那双满手都是茧、皱纹的手又抚摸着一双稚嫩的小手,我有时都担心那双粗糙的手会不会把我的皮肤磨坏。“祖父我是小雨呀!您不记得啦?”我努力想让祖父记起我来,后来我发现一切都是徒劳——他似乎并没有听我说话或许也与他年长有关耳朵不好使了,他只是一直在微笑。而那微笑也烙在了我的脑海中。
“女儿!”妈妈的声音把我从回忆中唤醒,“走吃饭去。”我和妈妈走出了房间,在坝子上匆匆的吃完了饭,没想到还要经行这样的仪式……
我们手上拿了一炷香,围着坝子绕圈,最前面的.那个人在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我也懒的去领会,只是跟着他们走。仪式完后,妈妈把我衣服上的布剪了下来。我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剪衣服?”妈妈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差点就流了出来:“这样你祖父才知道我们家有多少人。”“哦。”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心想:祖父怎么会不知道我们家有多少人呢?剪完衣服我们就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对面的山盖上了一层轻纱,空气很潮湿,天似乎哭过。今天他要离开我们了,他要去一个不同的世界,他要去找他的妻子了。今天早上意外的安静,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今天应该是赶集日,原本应是个热闹的日子,可今天的气氛十分不同,我对赶集也只字不提。
我妈妈手里拿着花圈,我走在队伍的后方,手里拿的是柱香。我们走到了一块田上,田的正中方有土堆,也不知道是什么用的。
“滴哩哒啦”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们一行人不约而同地朝发声处看去:是祖父被人抬到了土堆处。我的姨婆、外婆、父母……跪在了土堆上,而我……在一旁发呆。我不知道我应该干嘛,但其实我是想看看祖父还在微笑吗?我还想问问他记得我是谁吗?最终我只是看着祖父从我身边被抬走。祖父被放在了土堆前的凳子上,听见有一人大喊:“入土!”我并不认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可我的亲人们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当最后一铲土移到祖父身上时,我知道他离开我了,以后我也不会再有祖父了。
再见了,祖父!
【篇二:祖父与我】
“文中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颜老师环视全班问道。祖父,祖父?萧红笔下的祖父是唯一给她温暖的人。那我的祖父呢?上次见到祖父又是何时?
我的祖父年已八旬,头顶微秃,须发也花白了,他身上满是岁月的沧桑。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无法看护我,因此由祖父祖母看管我。在我印象中,祖父是个简朴的人,穿着从不花哨。但祖父的口袋却充满魔力,总能掏出各式各样的东西。于是每天幼儿园放学,看到祖父站在门外向我招手成了一个充满惊喜的盼头。当我扑进祖父怀里,他便会从兜里掏出一包糖果,一块巧克力,甚至一根棒冰。我总是认为祖父会变魔术,而且总能变出我最喜爱的食品。只是我并不知道,当看到我脸上惊讶又幸福的神情时,祖父满脸的皱纹似乎都被抹平了一样。
祖父有糖尿病,所以身边总备了一大袋的药。每天祖父吃药的时候,我都会坐在旁边“监视”他,不时提醒:“这个吃过了,那个还没吃”。这时祖父就会望着一脸认真的我说:“好!好!听你的!”祖父手抖,所以老是把药片抖落到地上,我立马钻到桌子底下去找。因此,祖父说我是“药片监查员”。
除了药片,祖父还要喝中药。有一回,祖父熬了一大锅中药,我误以为是可乐,想去祖父那里讨一口。祖父猜不透我的“企图”,好心提醒我:“苦的。”我不信:可乐怎么是苦的呢?祖父拗不过我,只好给我喝。结果我尝了一口,顿时吐了出来,好苦!我生气地对祖父说:“这不是可乐!”祖父哈哈大笑,瞅着直皱眉的我说:“这是中药。”可我还硬说可乐坏了,祖父也拿我没办法。
“文中祖父是一个……”颜老师总结课文。我这才发现自己是世上最不孝顺的孙女,祖父在我身上花了多少的心血可我却没有回报。直到奶奶去世的那天,我才发现爷爷是那么的苍老,脸上的皱纹是那么的深,如烙印一般。
亲爱的爷爷,周末我一定来看您!
【篇三:祖父记忆中的那把戒尺】
一把戒尺,一份严厉;一把戒尺,一份忠告;一把戒尺,把你拉回了正轨。戒尺,不单单包含了老师对你的批评,更多的是更高的期望和一份严厉,使你重回正轨。戒尺,就这样走进了我的心……
在外祖父上学那会儿,总是那么的调皮,总是不干正经事。但,自那件事之后,他便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那次,外祖父正打算去人家的麦田里盗一些麦子,谁知,正好被同学看见了,同学立马便禀告了老师。老师抓住了外祖父,外祖父惊讶不已,愣愣的跟着老师回了他的办公室。
回到办公室以后,老师从桌上拿起了那把戒尺,不由分说打向了外祖父的手心,问他是否知自己的过错,外祖父忍着痛意,开口道:“我不应该拿别人的麦子。”“还有呢!”外祖父低下头,不吱声。老师的眼眶渐渐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这可是那户人家的辛苦之后的劳动成果。”外祖父抬起头,看到老师泣不成声样子,很难过:“老师,我知错了,我这就去还麦子,并亲自去和他们道歉。”说着,跑出了门外。老师看着那小小的身影,欣慰的点点头。
外祖父还了麦子,说了道歉,得到原谅,便走了。回归的路上,他在思索,老师说的辛苦是什么意思。他便跑去问了老师,老师让他去种一次麦子,便可知那般辛苦。他试了,心中便有了答案。自那以后,外祖父便开始好好学习。虽然,上完了初中,外祖父便辍了学,但那份精神还在我们家族中流传。
他们那个时候,可能温饱都是问题,谁也想让自家人能多吃点饭。但正是那把戒尺,让外祖父懂得了辛苦的含义;正是那一声“啪”,让外祖父懂得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篇四:怀念祖父】
学了季羡林先生《怀念母亲》一文,思念的情愫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使我久久不能平静,故而写下此文,怀念我的祖父。
午后,阳光温和恬静,秋风和煦轻柔。带着丝丝暖意的微风将天空擦拭得尤为清爽、明亮,好似一块巨大的蓝色织锦绸缎。远方,一棵参天大树正在微风的吹拂下落叶纷纷,枯叶凋零,颇有几分凄婉的味道。此情此景,怎叫人不动容?我不由得思念起长眠于故乡地下的祖父。
祖父虽值古稀之年,身子骨却也硬朗。偏生就是给那整整两月的方便面给吃坏了身子,吃垮了底子。所以年仅七十三岁便撒手人寰,追随着我那英年早逝的祖母去了。
记得祖父生前最大的愿望便是弟弟的出生与我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由于大学离那时尚还年幼的我还太过遥远,祖父便将希望寄托于前者。可不知是命运捉弄或是机缘巧合,再离孙子出生仅有几月之遥的时候,祖父便那般毫无征兆地去了,那魂牵梦萦的孙子,却是一眼都没瞧见。
每每想到这点,我就泪流满面,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抱着眉开眼笑的弟弟嬉戏玩闹,就如此突然地掉了泪,在一片泪光朦胧中,幻出祖父朦胧却慈祥的面影。
忽然弟弟一声清脆的啼哭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连忙去哄……
失去亲人的滋味,刻骨铭心,带着几分凄凉,几分酸楚,几分哀婉,就这么不由分说地左右了你的思绪,渗进了你的记忆,渲染了你的所有……
【篇五:我的祖父孙中山读后感】
这本书讲述了孙中山一生的经历,从小思想前卫的他,似乎注定有一番作为。他从小热心,善良。对当时政府的腐败感到深恶痛绝,再听别人讲着英雄事迹和海外的政治观念,为后来的起义埋下了种子。
他在历史上的威信不只是一点点,至少中国人民视他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因为他为新中国的建立,有着莫大的贡献。孙中山从小就特别聪明,对世界上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和疑惑。后来他与母亲去了檀香山,并在那里学到了很多海外的知识。就在那时,他对祖国的腐败无奈至极,因此萌生了一个远大的抱负。
他的爱国情怀激励了很多人,他的思想观念也影响着很多人,使很多人与他出生入死,死而不惧。让人敬佩的是,他拼死起义并不为了权势,地位,为了能起义成功,他甘愿让出大总统的位置。
孙中山终身的憾事,就是没能为母亲尽最后一点孝道,他这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到处奔走,没能顾得上家中的家眷。这种“为大家,舍小家”的气度让大家感慨万分。从起义到新中国建立,有很多伟人都值得我们敬佩但是,孙中山是第一个敢于站起来的伟人。更值得大家去尊敬和爱戴,宋庆龄是女中豪杰,她是因为孙中山才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为革命付出了一生,这更体现出了孙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
他曾说过一句话,我仍记忆犹新。他说:“革命不成功,谈不上生日。革命成功了,天天都是生日。”不错只有国泰才能民安,只有国富才能民强。这种不自私自利的行为,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只有具有这种气度的人,才能让大家心悦诚服。也就是因为他为人正直,品格高尚,才能使很多人义无反顾地支持他。因为他们互相信任。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应当如此。朋友之间只有互相信任,友谊才能长久。但是信任是建立在个人的品行上的,若一个人的品行不端正,那么这样的信任就是盲目的,再看关于孙中山先生的每一个故事,都能体会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就连当时海外的人士也对他赞美有嘉,能做到像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怎么还能做到十全十美呢?
这本书让我们重温了当年革命的一些感人事迹,是由孙中山的孙女撰写的,从他的孙女对他的崇敬程度就能知道,他是多么的伟大。一个勇于为国家的富强献出生命,难道不值得大家永远记住他吗?他在小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了之后不让我的生命就此结束,当时的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却成真了,他永远的活在了大家心中。
这一生,他多的是胆战心惊,但是没有耕耘,又哪来收获呢?他的努力换来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完成了他的梦想,永远活在了大家的心中。他的感人事迹和精神,不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终止,而会永远的流传下去。读完这本书,仿佛又回到了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热血奋战的精神,使我们对生活充满了斗志。孙中山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只要肯付出,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成功!